首页

傲柔女王女主之家

时间:2025-05-22 18:01:23 作者:时政画说丨伊水河畔 浏览量:53509

  中新经纬10月31日电 (王永乐)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1省份2023年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新经纬梳理发现,9月,17省份CPI同比下降。其中,贵州、河南、山西等3省份物价连续六个月回落。

图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17省份CPI同比下降

  贵州等3地“六连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9月,全国CPI环比上涨0.2%,同比持平,环比、同比涨幅双双回落。

  中新经纬梳理发现,31省份9月CPI同比“跌多涨少”。其中10省份同比上涨,17省份同比下降,涨跌省份较上月分别减少5个和增加3个。

  具体来看,内蒙古、青海、上海、黑龙江、天津、北京、河北、广东、宁夏、甘肃等10省份涨幅高于全国水平,且均处于“0时代”;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涨幅与全国水平持平;吉林、浙江、云南、辽宁、福建、湖南、陕西、山西、河南、广西、海南、新疆、西藏、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等17省份涨幅低于全国水平,其中,贵州、河南、山西等3省份物价连续六个月回落,贵州则是唯一降幅超1%的省份。

  另外,从增减幅来看,青海增幅最大,为0.6个百分点;贵州降幅最大,为0.7个百分点。

  国金宏观赵伟团队分析称,9月CPI同比增速回落受基数拖累明显,食品、非食品涨价双双不及预期。分项中,食品价格涨涨0.3%较上月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均值的1.2%,与猪肉、鲜果等供给充足等有关;非食品价格上涨0.2%,与上月涨幅持平,低于同期均值的0.3%,与暑期出行减少带动部分服务价格回落等有关。

  未来CPI怎么走?

  展望下阶段物价走势,机构普遍预计短期仍处于低位。

  在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看来,10月CPI同比面临基数效应方面的利多,但是也面临来自“猪油”两方面的利空,大概率在9月的基础上小幅震荡。

  赵伟团队认为,10月翘尾或拖累0.2个百分点、对CPI表现或仍有扰动。伴随基数效应走弱和需求回升对价格支撑等,中性情景下,CPI或回升至年底的1%左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预计,年内消费者物价将延续回升态势。主要是消费需求修复,有望带动商品和服务消费逐步改善;原油价格反弹及服务需求释放,服务类价格将平稳增长。但另一方面,国内供给领先于需求恢复,生猪产能充裕,日用消费品供应充足,将使物价走势温和。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10月18日在发布会上指出,我国物价变化跟国际走势不一样。近期,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行,全球通胀保持高位,美国虽然实行了大力度加息,但是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月份同比上涨3.7%,欧洲CPI同比上涨4%以上,所以高通胀成为影响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国流动性总体充足合理,价格走势跟国际走势是鲜明的对照。从宏观调控角度来讲,在全球层面还是一个亮点。当然,也不是说价格越低越好,随着总需求回暖、经济恢复,价格也会温和上涨。(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城:银杏小院惹人醉 点燃山村新活力

现阶段,水利部门和地方政府仍在继续大力推动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的开发。张永峰说,下一步,延安市将摸清家底、适时组织开展全市水土保持措施调查,核算全市水土保持各措施固碳情况。

重庆举行基建行业技能竞赛 现场“动静结合”

福厦高铁,一头连着“榕城”,一头连着“鹭岛”,大量的人口和经济要素集聚福厦通道之内,以仅占全省33%的土地面积,养育了全省72%的人口,创造了全省76%的经济总量。

黎以边境冲突致2名黎巴嫩平民死亡

会议要求,辽宁省贸促系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织密服务企业网,扩大国际朋友圈,注重前瞻布局,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改革成果、巩固传统业务优势、巩固放大中国贸促会“两展四会”综合效应,提升行动力、提升协同力、提升战斗力、提升传播力,通过做到“四个巩固”“四个提升”,让贸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实、动力更强、成色更足。(完)

广西甘蔗春耕“牵手”无人化驾驶 农场用上“效率倍增器”

早在10月20日,孟加拉国就已将大米进口关税从62.5%降至25%。除此之外,该局还将大米进口的预付所得税从目前的5%降至2%。该国这一系列举措,均旨在抑制当地因洪水导致的大米价格上涨。

王毅谈金砖国家加强反恐和网络安全合作

2024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时,就中美关系表示,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在旧金山会晤,共同擘画了“旧金山愿景”。在两国元首的掌舵领航下,中美关系总体止跌企稳,双方各领域的对话增多、合作增多、积极面增多,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都对此表示欢迎。但另一方面,中美关系的负面因素仍在上升积聚,面临各种干扰破坏,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遭到无理打压,中方的核心利益不断受到挑战。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